你知道什么是下颌角美学吗? 这就带你来看看
来源:[网络] 时间:2023-06-21 11:10:50 编辑:【为止】
我们在讲到面部轮廓美感的时候,下颌角部位是不能够忽视的,下颌角部位能够决定人的下半部分面部轮廓,而现代审美普遍认为所谓的“瓜子脸”或“鸭蛋脸”是理想的脸型,这里面下颌角也占了很重要的决定位置,所以说针对下颌角过宽的问题,现代美学也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法,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下颌角美学。
美学上说,下颌角成一个120度的黄金折角才是让人感到舒服自然的,而下颌角到耳根的距离应在1至2厘米左右,这样能够增加面部立体感。下颌角缩小整形术,现在都采取经口腔入路的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,所以在面部的皮肤是不会遗留任何疤痕痕迹的,但在口腔黏膜会留一道切口的痕迹。
这个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略感不适,有轻度的紧缩感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口腔内黏膜小的切口痕迹也会松软,变得不太明显。
下颌角审美
通常来说,比较好看的下颌角角度范围应该在110度至120度左右,在此范围内的下颌角视觉上是比较柔和自然的。耳垂到下颌角的垂直距离应该在1到2厘米左右,下颌角点的位置应在耳垂至下颌角垂线前方1厘米左右,这个距离会增加面部立体感,让轮廓显得更清晰。如果下颌角角度小于90度,且至耳根的距离过长,就是传统的国字脸,线条僵硬呆滞。而且下颌角的位置也决定了面部的宽窄程度。下颌角位置越靠上,脸显小,反过来越靠下则脸越宽。
下颌角形态对脸型的影响
1、下颌角的位置影响到脸部下半部的比例和宽度:一般来说,从耳垂到下颌角的距离不超过2.5厘米,位置越低,下半脸的视觉效果越差,下巴看起来更短,下颌角也看起来更宽。
2、下颌角的宽度也决定了脸部的宽度:正常形态下的下颌角宽度应短于两侧下颌的升支之间的距离,通俗地说,就是脸颊部位比下颌宽,下颌是下面支撑整个脸部的骨头,骨头越大,脸就越宽。
3、下颌角的形状影响外观气质:这里的形状是指下颌角的外侧角度,主要影响侧面轮廓。下颌角的角度一般在120度左右是美观的,这个角度的线条比较圆润流畅,也会给人一种温柔、大气的感觉。如果角度太小接近90度,就会造成国字脸或方脸的效果。
下颌角手术的要求
下颌角整形手术一定要遵守“适度”和“避免一刀切”的原则,以免造成侧脸的线条缺少折角的情况。完美的下颌角可不是一刀切出来的,那样的下颌角正面看起来像个锥子,而侧面看起来刀切痕迹明显。缺少折角不仅会导致侧面人工痕迹明显,不符合下颌角的美学标准外,还会导致脸上支撑力不足,软组织松弛下垂,出现双下巴、脸崩的迹象。
在人面部众多的骨骼中,下颌骨是独立的一块骨件,经过肌肉组织与整个头骨相连,借助肌肉作用上下进行张合运动。标准完美的下颌骨,从侧面看应该是一个120度的黄金夹角,夹角应该很柔和,自然形态美丽;正面看则与整个脸部相协调,是一个颠倒的“鹅蛋”,没有明显的棱角。
下颌角肥大和咬肌大的区别
判断咬肌肥大和下颌角肥大的方法很简单,通过外观的检查和局部的手触诊检查,就可以判断。如果还有详细的辅助X光片,可以进行确定,如果颌弓增大,一般情况是局部骨头增大的现象,如果是单纯一侧出现不对称的增大问题,有可能是肌肉的问题。
下颌角肥大情况表现为
1、正面观看面部下三分之一部位有明显宽大现象,脸型轮廓分明,呈方形脸。
2、理想脸型下颌平面倾斜度接近120°左右,明显低于这个值的下颌角呈现发育突出,加重方脸形态。
3、侧面观看,下颌角部位骨质明显肥大突出,该区域软组织厚度也明显增加,侧面部线条缺乏曲线弧度。
做了下颌角手术后,手术对下颌角的骨性结构做了一些切割打磨等,骨性结构肯定是变小了,同时手术对脸部的软组织肯定造成了创伤,软组织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,术后会有一些肿胀,一个月后还肿建议继续观察,定期去医院复查。下颌角手术后消肿的时间因人而异,如果术后创伤较小,同时术后又进行纱布加压、应用药物,如激素消肿等,在未发生感染的情况下,一般1至2周即可消肿,也有人可能需要3至4周。因此一个月后还肿可能是正常的,注意观察还没有其他不良现象。
一般下颌角手术后面部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,消肿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,但手术后如果发生了感染,会导致消肿的时间延长,术后应避免感染。可以考虑局部的医用碘伏消毒,口服一些阿奇霉素等。此外若加压时间过短,易导致消肿时间增加,所以适当加压有利于消肿。若肿胀情况长时间未消除,应立即到医院复查,排除是否存在积液、感染等情况,并及时进行处理。
文章标签:
颌面整形
面部轮廓
下颌角手术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